各学院、各部门:
皖西学院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保责任制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推进皖西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已经校党委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遵照执行。
中共皖西学院委员会
2023年5月31日
皖西学院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包保责任制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强化责任,严明纪律,在全校形成较为完善、稳固的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保障体系和严密、顺畅的工作机制,保障校园内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创造安全稳定、和谐有序的校园环境,根据《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党函〔2019〕34号)、《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安全工作的意见》(皖办发〔2022〕16号)、《安徽省学校安全生产专项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隐患排查 健全压实责任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皖学安〔2023〕3号)和《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学习贯彻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和全省校园安全工作会议精神有关问题的通知》(皖教工委函〔2023〕200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着眼于教育、防范,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努力实现“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和谐校园”创建的各项目标,确保学校稳定和谐。
二、工作目标
深入推进“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引导教职员工以思想引领、价值引领、行为引领和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就业指导为工作主线,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共同抓好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把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赢得学生,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浓厚氛围。
三、包保体系
(一)校领导包学院:校领导牵头指导所联系二级学院的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加强对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的督查、指导;并具体联系一间学生宿舍,包保一名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二)二级学院领导包专业:各二级学院应将领导班子成员分配到各专业,选用学科教师组成包保团队,包保该专业的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定期督查包保专业各班级“一生一策”学生档案建设情况,至少包保一名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同时,对校领导交办的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领导责任。
(三)辅导员包班级:辅导员是所带班级的学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直接责任人,要严格落实“信息员制度”“家校社联系制度”等相关辅导员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一生一策”档案建设;要在二级学院的统筹安排下,和班主任、学科教师、学生干部组成包保团队,指导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信息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学生安全隐患研判和问题随时发现、随时报告工作制度;包保团队的教职员工要具体包保一间寝室,具体包保一名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
(四)信息员包寝室:寝室是学生在校活动的最小基层单位,各二级学院要充分发挥寝室长身在学生第一线的优势,把寝室长列为班级信息员,当作班委考核使用。信息员要及时向辅导员或本寝室包保责任人报告同学的思想动态和突发情况、异常情况。
四、工作要求
(一)在建立健全“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各级包保责任人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带头包保至少一间寝室,具体包保一名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解决好影响稳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
(二)包保工作要坚持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信息搜集、传递、报送工作;坚持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学生思想教育与安全管理等工作,争取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下一级包保责任人发现或收到的学生安全隐患信息,应第一时间进行干预或治理,对干预或治理的事件超出职能范围的,应第一时间向上一级包保责任人报告。有关重大信息应直接向学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四)对因迟报、漏报、瞒报信息,或因排查工作不细致、治理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而造成严重后果、造成恶劣影响的相关责任人,学校将按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关于进一步推进皖西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关于依托云平台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大力度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工作提示》《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站式”学生社区进一步建设的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撑保障机制改革;践行“一线规则”,把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到学生中,打造贴近学生实际,富有学校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构建学校“三全育人”新格局。
二、建设思路
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通过管理协同、服务融合、科技助力,把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党建前沿阵地、综合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和智慧服务创新基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
三、建设内容
(一)打造学生党建前沿阵地
1.依托皖西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和育人价值,拓展皖西学院红色文化育人展内涵,将其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和学生党团日活动的主要阵地,坚持以文化人、以红育人的传统,帮助学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部门:党委宣传部)
2.依托多功能报告厅红色影院的育人功能,开展“红色电影进社区,砥砺奋进新时代”一站式学生社区观影活动,通过每周播放“红色光影”,教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传承薪火、赓续基因、砥砺奋进,营造学生社区爱国爱党氛围,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责任部门:校团委)
3.依托5个功能型党支部和5个功能型团支部,推进党支部、团支部组织生活进社区,锻造强有力的学生社区基层组织,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团日等组织生活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定期举办“红色文化我来说”主题活动。(责任部门:党委学工部)
(二)打造综合育人实践园地
4.依托工程训练与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持续打造集基础实验、项目教学、工程训练、技术创新、创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充分发挥社区科研育人功能,推动学生智育发展。聚焦“学科竞赛中的科创与思政”,以“教师讲堂+学长沙龙”的形式营造浓郁的科创思政氛围,探索赛教融合育人体系,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引导广大学子胸怀“国之大者”,服务国家之需。(责任部门:实验实训教学管理部)
5.依托相关大学生俱乐部,充分发挥社区实践育人功能,推动学生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发展。其中,体育教学俱乐部要提高田径场、网球场、风雨操场、健身房、学生活动中心、水上训练中心的利用率,积极推广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规则意识、合作精神、意志品质;艺术教学俱乐部要提高演播厅、艺术展厅的利用率,广泛开展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打造学生艺术作品展示平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劳动教育要提高植物园的利用率,有序组织学生开展参观学习和劳动实践,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部门:体育学院、艺术学院、后勤保障处)
6.依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健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和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充分发挥社区心理育人功能。要着重加强“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校-院-班-宿舍”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档案“一生一策”动态管理,做好特殊学生群体的关爱帮扶;组织相关心理培训专家进社区开展宣传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加大社区学生干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力度,发挥同辈心理互助作用;在学生社区开展“5.25”“1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责任部门:党委学工部)
7.依托“一站式”学生事务大厅,积极构建“热情、高效、全面”的“一站式”服务工作平台,设置安全管理、就业服务、档案管理、调解平台、资助政策等窗口,接待来访同学,处理相应事务,充分发挥社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功能;依托征兵工作站,进行“大厅式”“窗口化”布局,设置政策宣传区、接待服务区、身体自检区、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等“三区三室”,落实值班问询制度、协商议事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结办制度,努力打造集国防教育、征退服务、创业孵化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征兵工作阵地。(责任部门:党委学工部)
8.依托易班工作站,打造提供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充分发挥社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功能。要健全并拓展智慧资助、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为主体的教管服一体化智慧思政平台;深入推进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利用红色资源组织开展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推动思政工作线上线下的交融互动,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责任部门:党委学工部)
9.依托学生社团活动中心,通过社团活动、志愿服务、实践锻炼等方式打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功能。要广泛开展社团体验活动和社团风采专项展示,使学生在不出宿舍区的情况下就能进行社团文化活动,接受审美教育和文化熏陶。(责任部门:校团委)
(三)打造平安校园样板高地
10.依托辅导员工作室,设置党员、团员先锋岗,挂牌党员寝室,充分发挥社区组织育人功能。建立健全校地会议联动制度、校院会议联动制度、院班会议联动制度,在社区广泛开展反电诈、反邪教等安全主题教育;完善辅导员进课堂、进班级、进宿舍、进食堂、进社团、进讲座、进网络“七进制度”和“家校社联系制度”“信息员制度”“学生日签到制度”,确保及时排查消除苗头性倾向性隐患,着力解决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责任部门:党委学工部)
11.依托校园监控中心,加强部门联动,充分发挥社区管理育人功能。加强校园公共区域和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设备安装,强化日常管理使用,加大视频巡查和定期巡逻,及时发现、妥善处置学生异常危险行为事件;完善外出预警机制,通过门禁系统数据分析,将当天出校至夜间10点未归的学生信息推送给辅导员,由辅导员落实学生去向排查。(责任部门:保卫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四)打造智慧服务创新基地
12.依托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校园数字化转型发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教学、学习、管理、生活等信息化业务,充分发挥网上社区的课程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功能。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深入基层服务学生,在学生社区推出一系列线上服务举措,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便捷服务;推进管理服务业务再造和流程优化,加快“一件事”办理微应用开发和功能完善,逐步实现“网上办”“掌上办”;将线上大数据精准关怀与线下环境沁润相融合,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靶向决策支持。(责任部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心)
四、队伍入驻
(一)校领导进学生社区。校领导带头践行“一线规则”,深入社区,走进学生,通过“每周三校领导接待日”“每学期上思政课”“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等活动,每月至少面对面与学生交流 2 次,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生活状态、发展需求,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
(二)部门领导进学生社区。学工部门领导要每周深入一次学生社区,倾听学生呼声,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谋划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各二级学院领导在每月进一次社区开展检查、走访活动的基础上,要建立书记讲就业考研、院长讲学院实力、教授讲人才培养、博士讲学科前沿、校友讲职业发展的“五位一体”思政工作新格局。
(三)辅导员和思政导师进学生社区。继续落实辅导员入驻学生公寓轮值制度,确保每周至少有一天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做到全员覆盖、全时保障。各二级学院要主动联系思政导师,每月至少1次进社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各类信息,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问题。
(四)班主任进社区。班主任每月至少1次深入学生社区开展学业指导和生涯指导。其中,面向低年级学生做实专业认知教育,以成长陪伴导师为主体,讲好学科发展故事与专业建设新成就,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自豪感,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面向高年级学生做实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国家关键科研领域或到基层扎根奉献,缓解学生备考、就业等带来的实际问题与心理困扰。
(五)先进典型进社区。组织和邀请公共典型人物、优秀人物与社区学生开展“面对面”“传帮带”活动,举办“红色文化我来说”“优秀典型宣传”等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向典型看齐、向榜样学习。
五、工作要求
(一)提升政治站位,统一思想共识。全校要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的构建共识,凝聚各部门和二级学院的工作合力,努力打造具有高层次高水平的,具有学校发展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管理模式。
(二)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协同效应。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完善的学生社区组织架构、健全的工作队伍、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配套的政策和制度,加强对二级学院工作的指导。
(三)发挥示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按照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建设目标顺利实现,并在每年的7月中旬、12月中旬提交工作情况总结。